1、提高防范意識,學會自我保護。社會環境千變萬化,青年大學生必須盡快適應環境,學會保護自我。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法制和安全防范教育活動,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識對于自己有百利而無一害。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貪圖便宜、不謀取私利;在提倡助人為樂、奉獻愛心的同時,要提高警惕性,不能輕信花言巧語;不要把自己的家庭地址等情況隨便告訴生人,以免上當受騙;不能用不正當的手段謀求擇業和出國;發現可疑人員要及時報告,上當受騙后要及時報案、大膽揭發,使犯罪分子受到應有的法律裁。
2、交友要謹慎,避免以感情代替理智。人的感情是主體與客體的交流,既是主觀體驗也是對外界的反映,本身應該包含合理的理智成分。如果只憑感情用事、一味“跟著感覺走”,往往容易上當受騙。交友最基本的原則有兩條:一是擇其善者而從之,真正的朋友應該建立再志同道合、高尚的道德情操基礎之上,是真誠的感情交流而不是簡單的利益關系,要學會了解、理解和諒解;二是嚴格做到“四戒”,即戒交低級下流之輩,戒交揮金如土之流,戒交吃喝嫖賭之徒,戒交游手好閑之人。與人交往要區別對待,保持應有的理智。對于熟人或朋友介紹的人,要學會“聽其言、察其色、辨其行”而不能“一是朋友,都是朋友”。對于“初相識的朋友”,不要輕易“掏心窩子”,更不能言聽計從、受其擺布利用。對于那些“來如風雨,去如微塵”的上門客,態度要熱情、處置要小心,盡量不為他們提供單獨行動的時間和空間,以避免給犯罪分子創造作案條件。
3、同學之間要互相溝通、互相幫助。在大學里,無論哪個學院、哪個專業,半集體總是校園中一個最基本的組織形式。在這個集體中,大家向往著同一個學習目標,生活和學習是統一的同步的,同學間、師生間的友誼比什么都了解,因此相互間應該加強溝通、互相幫助。有些同學習慣于把個人之間的交往看作是個人隱私,但必須了解,既然是交往就不存在絕對保密。有些交往關系,在自己認為合適的范圍內適當透漏或公開,更適合安全需要,特別是在自己覺得可能會吃虧上當時,與同學有所溝通或許就會得到一些幫助并避免受害。
4、服從校園管理,自覺遵守校際校規。為了加強校園管理,學校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規定,制度,總是用來約束人們行為的,在執行過程中可能會給同學們帶來一些不便;但是制度卻是必不可少的,況且,絕大多數校園管理制度都是為控制閑雜人員和犯罪分子混入校園作案,以維護學生正當權益和校園秩序而制定的。因此,同學們一定要認真執行有關規定,自覺遵守校紀校規,積極支持有關部門履行管理職能,并努力發揮出自己的應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