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6日從五邑大學獲悉,近日,應澳門建造業環境保護學會邀請,五邑大學文物建筑保護專家、土木建筑學院副院長張萬勝教授赴澳門,與澳門建造業環境保護學會理事長、五邑大學校董、澳門特區立法會前任議員麥瑞權博士共同擔任“滲漏水無破損檢測維修進階班”課程導師,通過現場講授與實操演示,為學員呈現了一堂生動的文化遺產保護實踐課,助力澳門本土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賦能大灣區建造業高質量發展。
張萬勝(中)現場演示傳統草筋灰批灰及防水磨漿工藝
在澳門世界文化遺產“鄭家大屋”開展的現場教學活動中,張萬勝教授與麥瑞權博士聚焦建筑保護核心問題,系統分析了傳統建筑滲漏水病害的成因及防治工藝;在澳門媽閣屠房舊址開展的現場實操環節中,張萬勝教授與麥瑞權博士圍繞傳統墻身防水工藝進行實操演示,并指導學員完成從材料制備到工藝實操的全流程訓練;本次課程張萬勝教授也分享了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梁啟超故居及江門市其他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經驗。整個課程中,導師一直向學員傳遞“文保”建筑修繕的原則:只有充分掌握建筑物的結構特征、營造方法及材料特性,方能達到“修舊如舊”的理想修復效果。
麥瑞權博士表示:“江門、澳門是大灣區兩個世遺所在地城市。為進一步加強兩地文物保護及建造業合作,澳門建造業環境保護學會將邀請五邑大學張萬勝教授作為顧問,并于近期組團赴江門,實地參觀和學習五邑大學世界文化遺產及文物保護的案例。以世遺作為橋梁,加強澳門同胞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引導其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攜手共促國家繁榮。”
記者了解到,長期以來,張萬勝教授帶領團隊一直在世界文化遺產、文物建筑、歷史建筑保護等領域深耕,特別是自2010年起,與開平市文物局、開平市世界遺產管理中心及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開展開平碉樓的年度監測工作及系列保護修繕工作,為廣東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作出了重要貢獻。
五邑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受邀參與澳門建造業環境保護學會與澳門生產力暨科技轉移中心舉辦的專題課程授課,既是對學校在世界遺產保護方面所取得成效的充分認可,也是學校發揮學科和人才優勢深度服務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又一個生動例證。
文、圖 | 記者 陳卓棟 通訊員 江逸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