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上午,學校在十友樓召開“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研討會”,就如何建立并優化校企協同育人機制進行研討。學校全體校領導、廣東省教育廳高教處戴慶洲副處長、葉氏化工集團和維達紙業集團的代表及學校師生代表等參加了研討會,會議由張國雄副校長主持。
我校近年來大力開展以綜合實驗班為龍頭的人才培養模式多樣化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會上,綜合實驗班的教師代表及相關院系的教師代表就校企協同育人機制進行了發言。他們從綜合實驗班的發展歷程、優勢、內涵、系統管理、實踐探索、培養過程及效果評價等方面出發,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企業代表認為這種協同培養模式體現了企業為社會培養人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能夠整合資源,達到互利共贏。
張焜校長表示,協同育人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有著重要的位置。在綜合實驗班的模式下,能夠激發學生在行業、產業背景下進行知識學習和能力的培養,真正實現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實現學校培養和社會需求的無縫對接。他指出,綜合實驗班的主要目標有四個:一是以產業為載體,依托龍頭企業資源,培養學生應用本專業知識、多學科知識、交叉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自主學習、人際交往能力、有效溝通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二是有針對性地在企業學習,使得學習知識掌握得更牢固、學習積極性更高;三是依托行業進行項目化學習,掌握專業知識和素質,使得在其他行業也能做好本專業工作;四是對地方支柱產業的發展和技術有更深刻的認識,有利于更好融入工作。最后,他提出協同培養是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實習的過程,只有建立有效的協同機制,才能形成可持續、可推廣的改革成果和經驗。
戴慶洲副處長做了總結發言。他認為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核心是明確人才培養的定位,培養學生,提高質量。學生的培養質量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能否適應社會,二是社會對學生的檢驗。創新高校協同機制需要推進以下工作:一是推進學分制管理改革,讓學生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注重學生個性化培養;二是如何進一步激勵老師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中來,為老師的成長創造更好的教學條件和平臺;三是學校要走出去,主動和企業洽談合作,考慮解決企業所需,實現校企雙贏;四是在協同育人過程中,強化學生在企業的學習過程監管及評價。學校要在改革過程中形成體系化機制,這樣才能讓改革經驗在更大范圍內產生示范作用。(教務處)
張焜校長講話
廣東省教育廳高教處戴慶洲副處長講話
葉氏化工洋紫荊油墨(中山)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經理張志云發言
維達紙業(中國)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經理李文波發言
教師代表發言
教師代表發言
學生代表發言